2014年是学校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的关键一年,是学校“深化改革和内涵建设年”。做好本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紧紧围绕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勇担社会责任、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师生利益等建设目标,继续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文化荣校”四大战略,加强党的建设、深化综合改革、着力内涵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努力办好让党和国家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师生员工满意的学校教育,励精图治,切实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
201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明确学科建设责任主体,开展学科优化和调整,新增1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有2篇以上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力争“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落户长春,协同创新中心获国家立项支持,新增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有2项以上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SCI/EI/CSSCI收录论文数及论文被引次数排名前移,发明专利申请数大幅增加。自然科学研究经费超11亿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超7500万元,新增千万元级重大项目7个左右。新增高端人才7名左右,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学术骨干以上)20名左右,力争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有实质性进展,教育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在校留学生数超2500人。全校可支配性收入较上年增长7%左右。获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额超亿元。成果转化和智库作用显著提升。数字校园、宜人校园、节约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加强党的建设
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个方面。强化阵地意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改进作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吉林大学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把广大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武装,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总结凝练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实践、制度成果,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整改任务得到落实,整改成果得到巩固。进一步健全完善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改革会议、公文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加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
3.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与能力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方法,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好各基层党委(总支、直属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做好科研机构换届工作。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完善《吉林大学党政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统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支持和组织干部参与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履职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4.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行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职能。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和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党支部工作方法、途径和载体,打造党支部工作品牌。推进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发展党员程序。
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和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建设。强化各级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体责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打造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加大正风肃纪力度,认真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问题。全面提升服务、保障、促进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和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升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6.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迎接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组织系列报告会,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宣讲活动、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化建设。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制定《吉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德育创新示范基地考评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提升宣传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影响力。关注思想理论领域动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持续开展节约教育。以凝心聚力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统战和群团组织工作。
7.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进一步落实校园安全大检查工作,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调整信访工作重心,提高预防和调处信访问题的能力。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断提高保密工作水平。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教育,重视课堂管理,做好餐饮后勤服务,健全网络热点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严防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发生。
二、深化综合改革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握改革方向,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整体谋划,健全组织保障,实施《吉林大学推进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以学术发展和制度创新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财务管理与人事分配制度重心下移为突破口,统筹推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切实推进重心下移,发挥学院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学部定位,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优化机关机构、校区综合办职能及职责划分。健全完善民主科学、高效畅通、和谐善治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9.深化学科建设改革。以“规模控制、优化调整,注重交叉、培育新兴,提高效益、着眼发展,强化特色、打造一流”为原则,开展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的优化和调整。转变学科建设理念,加强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学科建设主体和责任人,推进学科建设的重心下移。坚持扶优扶强扶新,实施学科层级建设,加大重点优势学科支持力度,实现若干学科率先突破。
10.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化“学科综合环境、创新环境和开放环境”三种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改革,系统推进“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国际型和创业型”等五种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推进本科专业及研究生专业整合。推进人才选拔机制改革。建立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协同改革的创新机制。推进研究生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1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完善人员聘任制度、考评制度和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实施《吉林大学职员制管理办法》《吉林大学新聘人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吉林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吉林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例》。制定实施《吉林大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健全教职工考评体系,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启动教授、副教授、讲师岗位分级聘用工作。
12.推进财经体制改革。按照“开源与节流兼顾、效益与公平兼顾、财力集中与财权分散兼顾、严格的财经纪律与宽松的发展政策兼顾”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建设,以预算模式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资金优化配置机制建设,以资源有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成本分担机制建设。坚持重心下移,推进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下放资金管理权限,提高管理效率。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和研究生学费收缴机制。
13.推进资产与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工作,成立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规范和加强全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建立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组织实施《吉林大学公用房屋有偿使用方案》,开展公用房有偿使用改革,制定《吉林大学水费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学校水电费改革,继续推进自供暖改革,完善交通车改革。
14.推进医学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医学部的职能,理清医学部与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理顺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深化附属医院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医学事业科学发展。
三、深入推进内涵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加强规划,完善制度,强化能力,提高质量,着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教育国际化,切实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5.推动学校规划和院级“十二五”规划的贯彻和落实。加强监测学校规划、配套专项规划、院级“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规划落实中期评估工作。根据《吉林大学教学科研单位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开展对教学科研单位实施年度考核,组织协调各单位根据评估及考核结果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16.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做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全面完善以《吉林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制度体系。构建以学术委员会为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的学术组织体系。修订《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吉林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完成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成立吉林大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制定实施《吉林大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章程》。
17.提升学科内涵建设水平。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统筹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实施《吉林大学学科建设内涵提升计划》,全面推动学科建设。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培育新兴学科。制定《吉林大学学位授权点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管理。
18.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开展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工作。推进以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中心)为龙头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各类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机制。全面实施慕课(MOOCs)建设计划,推进吉林大学课程进入国际慕课(MOOCs)平台。深入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加快专业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出台《吉林大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推进考评分离。完善以院系自我评估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积极支持珠海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珠海学院办学水平。
19.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分类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开展本硕博连读生选拔试点工作。继续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各类计划项目。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加强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成立“吉林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改革研究生考试、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学位授权学科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监督体系。完善导师的责权机制。建立新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
20.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推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继续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重点推动已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争取国家立项支持。加强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现有科研平台可持续发展,完善建设方案,做好化学学科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准备工作。做好中草药育种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验收筹备工作。继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组织,着力谋划国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加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国防军工科研项目管理。重视对横向课题的组织力度。健全完善科技管理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21.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各项改革举措,加大各类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培育工作力度,争取重大项目、高层次项目稳中有升,横向项目取得突破,到账科研经费持续增长。争取吉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励保持领先优势。制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办法》,确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完善分类指导的评价制度体系。试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继续实施“学术名家自由探索计划”。做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申报和评估工作,做好国别研究机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现代服务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建设工作。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吉林大学高端人才培育计划》,做好“万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长白山学者”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推荐工作。依托相关科研平台,组织培育若干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继续实施《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吉林大学海外博士引进计划》,造就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作用,全面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继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完善教师教学培养体系。
23.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进落实“吉林大学服务吉林发展与东北振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北湖计划”,做好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加强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加大对优秀科研成果推介和转化力度。鼓励教师积极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咨政与科技服务工作。重视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协议的落实。加强与相关行业及经济发达地区联系,进一步扩大校地、校企合作成果,切实提高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4.推进教育国际化。充分发挥学院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核心工作,积极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继续推进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合作办学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提高国际对话能力。巩固对台合作网络,争取成为对台高等教育交流基地。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宽渠道,延揽海外优秀人才,努力增加访问学者和外籍教师人数。拓展本科生“海外学习经历”,积极支持优秀研究生赴世界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研究。加强国际教育学院/公共外交学院建设。继续实施“留学吉大”计划,努力拓展全英文授课专业,力争外国留学生规模有所突破。
25.增加办学经费收入。强化经营大学理念,实现学校收入持续增长。努力争取国家拨款,保障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强化学生注册管理,健全和完善学费收缴机制,保障教育事业收入平稳增长。促进学校科研经费提升,增加学校资金总量。吸引社会资金创办高科技企业,努力提高产业收入。丰富捐赠渠道,全力筹集社会捐赠。
26.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加强经费监管和风险防范。强化审计监管职能,完善内部审计控制体系。强化对学校资产的管理、招标采购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规范各类经济经营活动,确保资金资产安全。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严格审核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强化项目负责人经济责任。进一步推进财务信息公开,强化对财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推进会计委派制,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实施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2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2014年度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凝聚吉大精神。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编辑制作《吉大宣传片》,编辑出版《吉大经典》等系列丛书。进一步发挥青年文化书院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在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社团精品文化活动的品牌效益。持续开展“思想理论人生100讲”“魅力吉大名师”讲座、“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落实校园主干道路与人工湖名称设计、校园道路标牌安装、VI标识系统制作、校园名人塑像安置区域规划。
28.进一步做好校友工作。召开校友工作会议,完善校友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各地校友会依法注册、换届与成立工作,推动学院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地区校友会。举办杰出校友论坛、校友报告会、校友企业招聘会,发挥校友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探索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启动“吉大校友小额捐赠项目”。
29.继续办好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在中心校区附近筹建附属中小学分校和幼儿园。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规范办学、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合理发展继续教育,进一步加强成人培训工作。
30.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信息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工作。抓好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科学管理等提供网络支撑和保障。做好学校电子校务平台升级的前期工作。探索建设面向学校应用服务的公文流转、网上审批、信息交流等平台。加强校园移动端公共服务平台及各类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学校医疗资源与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31.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深化党务、校务公开,坚持依法治校,全面推进“阳光治校”。修订完善《吉林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章程》。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继续办好“校长有约”活动。充分发挥教代会、妇代会、学代会职能。拓宽师生、校友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范围和渠道。积极为民主党派、离退休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
四、促进民生改善
着力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关注师生身心健康,解决好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师生切实享受到学校改革发展成果,让师生生活更美好。
32.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图书信息综合楼、大型压机高压实验室、建设工程学院钻探实验楼等项目建设。加大教学、办公用楼修缮、维修改造力度。加强校园建设规划,优化校区功能布局,加强校园美化绿化。不断改善学生公寓硬件条件。加强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和公寓信息化管理,提高公寓管理质量。积极稳妥推进青年教职工周转房购置工作。继续办理无籍房产权和职工个人房屋所有权证。启动物业公司试点运营。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启动校园门禁系统,保证校园良好的交通秩序,着力改善师生生活环境。
33.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东北五校就业协作体”功能,积极拓展新的就业领域,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础就业项目,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大力帮扶特殊就业群体。完善创业扶持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完善就业信息体系,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34.关注师生身心健康。改进医疗保健管理,为师生员工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提高校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师生就诊需求。依托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类增强体质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全员化、立体式危机干预体系。
35.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图书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建设。加强“吉林大学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开发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以及科学技术馆的功能。推进无线网络建设。扩大一卡通使用范围。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仪器设备核查工作,完善共享机制,加快推进仪器设备共享。
36.关注离退休人员及生活困难师生。落实好离退休各项政策,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作用,努力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加强资助网站和资助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资助体系。细化资助方式,扩大奖助范围,深入开展个性化、人性化资助,大力提升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做好女工互助基金工作。做好特殊困难人员爱心帮扶资金的审批、发放工作。